我們親愛的父親吳植霖先生,於2014年7月31日清晨,在靈實寧養院安祥辭世,享年一百零四歲。
家父籍貫廣東恩平,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出生於恩平縣平安大村,童年生活艱苦,吃的不是蕃薯就是芋頭,有時甚至是鹹水(洗過鹹魚的水)佐飯。七歲開始在村中祠堂的卜卜齋上學,一直唸到十二歲那年,原本寧靜的生活因母親猝然去世起了巨大變化。
那年,家父寄住在鄰村外公家中,有一天黃昏時分,在村口附近有人告訢他母親去世的消息,他大驚失色,立刻飛奔回家,之後守喪十餘天。自此家父與親姊,以及父親相依為命,無奈因為家境太窮,唯有跟隨四叔父輾轉到香港謀生。
家父少年的生活可謂顛簸曲折。他在香港半工讀了約一年,唸過一點英文,十四歲便開始行船,首趟是去菲律賓。家父在農村成長,從未見過海洋,也未經歷過風浪,首次行程即大暈船浪,嘔吐大作,他有點後悔自己入錯行,但待風浪一過,看見藍天碧海,海鷗在天空遨翔,他又頓覺身心舒泰,原本想打退堂鼓的念頭又打消了。之後他繼續行船,在船上做小廝,做伙頭;中國大陸的青島、大連、廈門、汕頭、廣州;以至日本、越南、印尼、印度;遠至南美洲的智利、秘魯、巴拿馬都留下父親的足跡。他從一個不諳水性的小伙子,經過幾趟行程的磨練,甚至險死橫生,就練出一身膽色,當時他才年僅十七歲。
人生多奇妙,家父一生的轉捩點在於他行船到美國西岸西雅圖。那年他十八歲,突然心有所感,想及既然自己一無所有,不如登岸以求將來發展。他獨自一人前往紐約,惟美國當時正值經濟大蕭條,生活迫人。家父不單努力工作,晚上還到夜校進修。經過多年半工讀生活,他於1938年取得芝加哥航空工程大學(The Aeronautical University)的工程學士學位。往後曾在中華民國駐美辦事處工作,替國民政府訂購美國飛機的事宜;後來家父在水牛城 Curtiss Wright 飛機廠工作,該廠專門生產供國民政府空軍飛虎隊用的戰機。
在美國紐約半工讀的日子,家父參加了當地華人浸信會的禮拜和主日學。回想那段日子,家父侃侃而談不單止認識耶穌基督,也透過出席英文演講會學好了英文,他時常提起有位和藹可親的美國宣教姑娘常幫助他。家父與當地友人的情誼,維繫了大半世紀,兩年前還互寄聖誕賀咭。
另一個重要的轉變是家父響應國民政府的號召回國效力,他毅然離開生活愜意的美國,回到受盡戰火摧殘的祖國。他在重慶的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的第二飛機製造廠設計課工作,官階是空軍中尉。直至1948年內戰爆發,他才偕妻子輾轉來到香港。自此定居香港,在一間洋行工作至1978年退休。
家父前後有兩位妻子。1946年他與同鄉任職老師的鄭克平女士結婚,育有三女一子,可惜妻子在四子出生不久離世。家父當時十分徬徨,但感謝上帝賜他沉著應變的勇氣和決心,往後上帝又賜他另一位賢妻李翠玲女士。母親李氏堪稱上天差來的天使,她不單止視四名年幼子女為己出,也為這個家庭添了兩名兒女。自此一家八口生活得和諧幸福,旁人完全看不出六姊妹兄弟是同父異母。
家父在1954年受洗,加入中華循道公會九龍堂。他一生篤信基督,生活儉樸,早起早睡,工作勤奮,待人處事以誠以善;對生活的橫逆無怨無懟,處變不憂不懼。家父從不計較個人享受,除了每天必喝一杯自己烹調的咖啡就沒任何嗜好。他把最好的獻給家人,就是以身作則示範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他的人生格言是:我感謝天父上帝,他賜我內心的平安。
使徒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裡的。」(羅8:35, 38-39) 家父的一生見證了這個千古不變的真理。他因為心中有耶穌基督的愛,所以儘管一生中經歷國破家亡、戰火連天、生離死別,他還是那麼開朗,他還可以在生活的微小處找到幸福。試問世上又有甚麼橫逆和困難,我們不能靠主得勝呢?
讓我們好好送別家父,為他一生再次感謝上帝。他今天已經打完人生的仗、走盡人生的路,返回天上更美的家鄉。我們盼望,也堅定相信,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必會在天家相聚。
日期: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六日
時間: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
地點: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聖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