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您,徐鏗文先生

家父徐鏗文,1929118日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南豐村。父親名庭發,母親陸氏。惜家父出世不久,其父母與兄長相繼離世,由他的三祖母陳氏照顧長大,二人相依為命。

家父兒時唸過私塾,但未幾適逢戰亂,生活颠簸。他在家鄉務農,十七歲時隻身來港,跟皮鞋師傅學習手藝,三年後滿師,工作幾年後,創業開工場,後來更經營鞋店。才廿餘歲,透過同鄉的介紹,認識了家母吳葉,未幾結為夫婦。家父為人沉默寡言,性格內向;家母則外向能言,雖然沒有上過學,卻能幫助丈夫照顧家庭、經營事業、對外聯絡,與鄉親、鄰居和朋友都有美好關係。

在六十至八十年代,家鄉物資匱乏,記得父母經常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回鄉,支援鄉親們。回顧他倆之間相處融洽,使我們八個兒女在和諧的氣氛中成長。

家父極有造鞋天份,也有藝術細胞。無論甚麼款式的鞋,他祇要看一下圖片,都能造出來。連鞋款中最難造的馬靴(因沒有拉練,靴筒又高,又要貼身,甚不易造),他都應付自如。他也很有創意,家姐和哥哥兒時的書包,也是他親手造的,是同學中絕無僅有的真皮書包。

感謝天父給他一對巧手和天賦恩賜,使他白手興家。家父不單會造皮鞋,也會做生意。他先後開過三間鞋舖,第一間在佐敦道叫金邊皮鞋;第二間在柯士甸道叫金葉皮鞋;第三間在尖沙嘴美麗都大廈叫金星皮鞋。

但家父的生意屢經挫折、艱難,到第三間商舖才能穩定下來。他靠做生意能養活一家十口,給我們八名子女供書教學,他十分重視我們有均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從不重男輕女。

晚年在經營鞋店時,也曾因鄰店失火而遭波及,鞋店化為灰燼。我們建議他提早退休,但他熱愛工作,後來把店子重新裝修復業,直至他因病退休為止。而他在退休後,生活靠每月的租金收入,不讓兒女們為他操心。

家父一生律己甚嚴,沒有不良嗜好。唯一的嗜好是每天上茶樓飲早茶、嘆報紙。但祇點一籠叉燒包,一盅一件,嘆完便去開舖。

20066月家父面對人生中最大的打擊,與他一起生活五十多年的家母因病離世。家父為人沉默,在人面前好像沒有甚麼,但在一段時間裡,孫兒都能看見他靜靜地流淚。

家父一生熱愛工作,縱管年老仍每天返鞋店幹活,直至20105月,他八十歲左右,有天突然中風,影響左邊身體不能自如活動,才不得不完全退下來,這是對他人生另一個大打擊。

中風後的十多年間,他雖然停止了工作,但也會做好自己當做的本份,例如:努力運動,他十年如一日,做好醫生吩咐的手、腳部運動。每天行路,要行多少轉,都會做足,不多也不少。

在信仰方面,我們父母親是在張佳音教士主講的一次佈道會中,一同決志信主的。他們也一齊在教會參加栽培班和受浸班。當時因為母親覺得祇讀一次受浸班,對真理認識未夠深刻,因此他們一連讀了兩次受浸班。並於1999年底一起在北角宣道會受洗歸主。雖然父母受教育機會不多,但對於信仰,態度的認真,可見一斑。

退休後的十多年裏, 他十分專注和自律,每天都會看一篇靈修書和抄寫一篇聖經,做完了都會記下日期。日積月累,密密麻麻,寫了很多記錄。在最後的數年裏,長女常與他分享約翰福音3:16的精意,憑信宣告應用在他人生。他也學會為他人祈禱,漸漸成為他的習慣,直到入院離世之前。

離世時,八個子女都在病床邊送別父親。我們雖是不捨,但也感謝神,釋他勞苦,接回天家。將來天家再聚!

感謝天父!祢給我一個「巨人」父親,他在我心中很了不起!在眾多的回憶中略述其中12項。

1. 他是一生熱愛和勤勞工作、發揮所長的父親

因為他努力不懈,專心做好他的工作,在困難的日子養活我們一家十口。

2. 他是一位好丈夫的爸爸

他與我們母親融洽相處,使我們八兄弟姊妹在和諧氣氛下成長。

3. 他是以身作則的爸爸

他孝敬他的長輩,無論是對我們的曾祖母或是姨婆,他都是身體力行的。姨婆晚年住過老人院,爸爸定期去探望她。

4. 他是愛護鄰居的爸爸

我們還住在294號舊樓時,有一次我跟他一起上樓梯,他看見一個玻璃樽。二話不說把它拿走,免得絆到人。

5. 他是管教兒女的爸爸

我兒童年代有不聽話的時候,父親會責打我讓我知錯改過!他也適可而止不會過分!使我很尊重他的教導!

6. 他是樂於助人的父親

他從來都是簡樸生活不多花錢,卻樂於幫助有需要的人,不論是家人親友和照顧他的工人!

7. 他是使我滿心歡喜的爸爸

在小時候,他為一家人(那時只有六個兒女孿生弟弟還未出世)做了一個安全網在天台使我們在其中乘涼、看星星、做功課、閑坐和聊天成為我們的秘密花園、賞心樂意的小天地!

8. 他是一位饒恕人的爸爸

他的第一間舖位被人侵佔,工場的師傅都相繼離開、他仍要養妻活兒,生活艱苦!但他從不說控訴和抱怨的話!

9. 他是為兒女操心的爸爸

那次宏善因急性盲腸炎,父親和我送他去醫院的急症室,因等了許久還未見到醫生,父親很是焦急,滿面愁容!很少出聲的爸爸,不禁要質問當時的醫護人員!

10. 他是細心照顧人的爸爸

他和我們媽媽出外會樂意幫她挽手袋,不怕「礙相」! 媽媽在醫院時,他放棄十年如一日的工作陪伴媽媽,親力親為幫媽媽抹面清潔!

11. 他是一位蒙恩得救的爸爸

大約是1996年,他和母親在一次張佳音教士的佈道會,一齊決志信主。1999年與母親一起受浸加入宣道會北角堂。日後與母親一起返崇拜、團契和主日學。最近這幾年我常與父親讀聖經,請他確認信耶穌!

12. 他是一位經歷主恩典的爸爸

主耶穌對爸爸的恩典也是數之不盡!

所有家人、親友都愛他。他在20105月中風。從此要從他心愛的工作崗位退下!但這十多年他都恆心做運動,過有規律的生活,早起早睡,每天都會讀報紙、看靈修書、寫金句、有時聽聖經機。每星期日由孫兒推他輪椅返崇拜,從不間斷!疫情這三年,仍會與家人一同上網崇拜。天父祝福他身體健康,有好胃口又睡得好,每天都不用吃任何西藥、甚至不需要去覆診!

美芳寫於15.2.23:「創造萬物的上帝啊,感謝祢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爸爸,又賜他獨特的個性和各樣的才幹。祢為他所定的日子,他尚未到一日,祢已經寫在祢冊上了。感謝祢賜給他的恩典!

多年來,爸爸供應我的需要,盡力養育、教導我,盡心接納、幫助我,陪伴我成長,與我一同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感謝祢藉着爸爸賜給我的恩典,求祢紀念他的辛勞!

天父啊,祢知道我愛爸爸,但我知道,祢比我更愛他。今天,我願意藉着禱告把他交托給祢,求祢看顧、保守他,引導、扶持他。願他在祢面前存敬畏的心,全心全意投靠祢,一生都在祢美好的旨意之中!

求祢也賜恩給我,幫助我孝敬爸爸,報答親恩,使他的心得安慰。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美芳在2021年某日為父親祈禱)

回憶與爸爸愉快的旅遊經驗

94年農曆新年,因工作可用員工機票旅遊,與爸爸兩個人飛往羅馬。幸運地,可提升至頭等倉,他是上機一刻至知。當時747頭等有30個座位,但只像目前特選經濟位,一排6個,不能平臥。是非常舒服的大型沙發,躺得很低。爸爸非常雀躍,不停試機上設備。很快就有晚餐,先上魚子醬,但爸爸不明是什麼,沒有吃。到主餐有龍蝦及帶子,但他話好吃又想要多份,幸好最後真可多一份。餐後又與總務長聊天,之後再睡到早餐時。12小時航程飛快過去,愉快下機,不過這次是爸爸唯一一次的頭等經驗。

宏良

知道爸爸的事情,都是由媽媽口中得知,因為爸爸不會說自己的事。

爸爸是聰明的,雖然聽覺有問題,年青時都決定到香港闖一闖,也有可能是由於曾祖父的啓發。

做鞋學師的路很艱難,但他都可以娶妻、創業。事業也很艱辛,以我跟媽媽閒談所知,第一次創業爸爸主力打理工場,做鞋給自己舖頭賣鞋,由同鄉打理自己的舖頭,之後舖頭租約到期,同鄉變成店主,工場的工人只剩下年紀最大的一位,其他的都轉去了同鄉處工作。之後爸爸問親戚借錢開第二間舖,舖頭運作一段時間,親戚有需要並要求爸爸還借款,於是爸爸二話不說,就停業,把頂舖的按金,用來還錢給親戚,還錢後,只能在家中做鞋再轉賣給其他舖頭,這是我們家最艱辛的日子。第三次再有舖頭才真正安定下來。他是一個很堅毅不屈的人但又從不埋怨別人。

他獨自一人養育八個子女,從不打罵兒女,男女平等。他自己對自己很節儉,但是我們小時候,會俾錢我們買兒童圖書,戲院看卡通片,會帶我們到茘園、動植物公園、山頂…. 那個年代,其實非常不容易的。

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需要買一本參考書,100多元,其實都幾貴,當時爸爸沒有多問,就立刻俾錢我買。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說話,是中二那年,因我跟好同學的分歧,哭得很傷心,當時爸爸突然跟我說的,聽到他的勸解,之後也就釋然了!當時知道爸爸也會開解人的。

爸爸一直很尊重媽媽,她的說話都願意聽,他們一直相敬如賓。我真的很慶幸有這樣好的爸爸、媽媽!

相信爸爸、媽媽都希望我們兄弟姊妹,一直都能相親相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

美芬

阿爸:

我總覺得我遺傳了您做生意的頭腦!

自少見著您憑著純熟的技巧,有創意有熱誠發展「全手工造鞋」的事業,一生敬業樂業。在尖沙咀區開設及守著一間小小的鞋鋪,甚麽國籍的客人也能憑著簡單英語溝通,設計鞋款上配搭不同皮料就甚有創意又實用。對鞋業充滿熱誠,一生熱愛工作!

小小的鞋鋪維繫著家人、親戚、朋友、街坊。店鋪雖小,一家十口就靠著您養育我們。您與媽媽一生恩愛,連晚年決志信主加入教會,也是手連手一起做決定。自始從不缺席的返教會,晚年每天聽聖經、寫聖經金句。我喜歡跟您返同一間教會,然後一起去飲茶。

知道您和媽媽天家再見了!雖然不捨 ,深信我們會天家重聚!

美玲

憶記起少年至青年時代,每次返完尖浸團契的時候,總是喜歡先去美麗都爸爸的店。只是坐坐,也沒有甚麽特别事情,之後,才回家。有時,在舖內,剛巧有客户來買鞋或需要修理鞋,我就坐在一旁看着。有時只是有人來和爸爸閒聊,我也是在旁看着。對朋友們,他就介绍我是他的小女兒。雖然,我們没有太多交流,但這些點點滴滴的生活片段,卻深刻藏在我的心裏。這是我和爸爸很長的時間相處的片段。之後,長大了,就是在家庭聚會時才見面了。 

我總是感覺我較像爸爸,無論是性格或是工作上。我的人生,走着走着,似乎都與他差不多,只是社會的環境及時代不同而已。他就是這樣不經不覺地影響着我這個小女兒。

真是不捨得爸爸的離去,但卻慶幸爸爸在年老時能認識主耶稣。在這些日子,他慢慢地在信仰中得到成長,看到他每天抄寫聖經金句的記錄,又在靈修書中寫上閱讀日期,有八年之久,這使我非常感動。

爸爸在天上和媽媽相聚了,盼望每一個人都能認識主耶稣的救恩,像爸、媽一樣!

 美玉

四好父親

天父上帝給阿爸有八個子女,加起來就是四個「好」字。其實他的生命也是可以用四好來表述。究竟阿爸有甚麼好?

第一是好脾氣:不知有誰見過阿爸罵人?與人吵過架?我就從來沒有見過。連與他最大機會吵架的妻子,我們在家中這麼多年都沒有見過。可想而知,他是如何好脾氣。

第二是好盡責。如果現在有人說要生八個仔女,很多人會說,你瘋了麼?怎麼養得起?但阿爸生得出就養得起,而且個個長得肥肥白白。最主要是他所賺的錢財,百份之九十九都是用在家人身上。自己唯一的嗜好便是每天飲早茶、嘆報紙,其他的都是用在一家十口的衣食住行和學費上。我們從來也沒有缺過衣食,你說他是否好盡責?

第三是好榜樣。教子女最好是言教?還是身教?阿爸內向寡言,不善辭令,少用言語教育子女。但阿爸為我們立下很好的榜樣,他勤奮、專注、節檢、誠實、良善、有節制、不怨天、不尤人、不酗酒、不抽煙、不賭馬、不打麻雀、不怕挫折、供養家人、樂於助人、熱愛生命。這些身教,就好像遺傳基因,已默默傳遞給八個子女。多謝阿爸的好榜樣。

第四是好福氣。阿爸娶了一個與他性格相反,但又能好好配搭的同鄉作妻子,助他持家、創業、社交。妻子生養眾多,先是一連生了六個子女(在短短7年零2個月之間,不知可否入健力士世界記錄?)。沒想到妻子十年後,到了四十二高齡,又為他添了一對孖仔!凑夠四個好字。親朋都為他高興,稱他好福氣!

其實父親真正的福氣是晚年與妻子一起信了耶穌基督,足享長壽,現正安詳地在天父懷中,享有永生的福氣!我相信父親如果仍能說話,他一定會跟你說,請你也來信耶穌,在世得享真福!將來天家再聚!

我相信每一個認識阿爸的人,都會說他是好好先生。但其實他在我們心中,是個好好好好父親。

宏善

爸爸驟然而逝,對我來說是難以釋然的…很愛老豆(在家都是這個稱呼),但絕少在他面前講出口…記得小時候,他會為我們製作皮鞋。雖然款式較老實,但穿上去十分舒適,上學時也是神氣十足。

他是個沈默寡言,但一出口都是哲言雋語,令我獲益良多。

回鄉時,每每提及他小時候在家鄉的卜卜齋諗書。這些尺牘都讓他成為一個知書識禮,以禮待人的人,我們都當然盡得真傳…

他亦喜歡英語,常在家看英文台節目,以便在工作上能與外國人溝通…

當然,我們犯錯時,他也會儼如一座巨山,也為此曾打破工作用的「龜石」,令我深深愧疚…

他關心我們,雖然不一定說出口,但在各方式都支持我們每一位家人。不論財力上,精神上都是完完全全的付出。也沒過問我們,讓我們自由發展喜歡的。

他關心家鄉,家鄉的事他都願意出心出力幫忙,親友都對十分愛戴他。

晚年的他,雖然行動不便,我仍會在每年大年初一陪伴他,一起吃午、晚飯,聽他的家常話…但從今以後,他會在天家,連同媽媽看顧我們,一直長存在每一位家人的心裡,直至在天家重聚的一天。我愛老豆!

宏權

老豆給我的感覺是「小說話,多做事」,二百分勤力的人。細個的時候,每晚都會等他回來一起才吃飯,通常是八時半或之後。他間中會帶我們去飲茶,看已經停刊多時的「晶報」,吃义燒包,我喜歡吃义燒包都是老豆薰陶。另外,老豆比較「縱」我同阿哥;媽子就比較「惡」。人大了才明白,他們的分工是十分好,不是兩個都是「縱」或「惡」。

老豆在我細個的時候,教識我如何踏單車,有一天他帶我同阿哥去屋企附近的公園旁邊,租了一架單車,就這樣跌跌、碰碰的就在很短時間學識了。到現在,當我再有機會騎上單車的時候,就會想起老豆,雖然畫面模糊,但印象深刻。

升上中一,身為鞋匠的老豆,特別為我們做一對度身訂做的皮鞋,當時還沒有發覺那款式是那時當時很流行的「尖頭鞋」,現在想起來,老豆也很追上潮流呢。

人長大後,的確是少了跟老豆相處。直至婚後,在太太鼓勵下就多與老豆一起吃晚飯,請他飲茶,雖然他平時不多說話,但看他的笑容就知道他很滿足。

老豆離世前,因為血氧量過低加確診入院。因為醫院未能即時提供床位,因此那晚就在一臨時的戶外地方休息。因為實在太不放心,所以決定整晚留在老豆身邊。看見他不時咳嗽且睡得不好,就用太太教的「掃眉心」方法安撫老豆。看到老豆放鬆眉心的表情,這成了我跟老豆兩人最後的回憶。

老豆!不用擔心我們,你勤勞的生活態度會在留在我們的心裏。我不會跟你說BYE BYE,因為將來我們在天家一定可以再見,到時你要教我學其他的。

宏強

我的公公

如果你認識我的公公的話,你會知道他是一位沉默寡言的人,可能是在婆婆的開朗旁邊,他更顯得安靜吧,但我相信「默默耕耘」是更貼切的形容。在他們的年代,一個人從國內來到香港,要養大一家十口,從鞋匠學師到自己在尖沙嘴鬧市中擁有一小店,深信公公是很勤力和能幹的人。我還記得年少時候婆婆帶我到公公店中探班,那小店中四面牆由地下至天花板都是鞋櫃,密密麻麻的都是亮麗的皮鞋,一入店內就會聞到皮的香味,公公在機器前默默的工作,我更記得在尖沙嘴的店中有很多外國客人,公公都能溝通得很好,小時候我總覺得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公公很「有型」。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在公公婆婆家中住,就如傳統家庭一般,婆婆在家中打理家務,公公在外工作,我記得公公回家後通常都會在房中靜靜的看著那台小電視,有些時候更是英文台的節目,加上聽媽媽和婆婆說公公小時候學師的事,總覺得公公是很好學的。

公公婆婆在我中學時代信主,開始返教會,媽媽也帶著我從另一教會來到這教會,和他們一同返崇拜,之後一同飲茶。婆婆在我中學畢業那年離世,同年的九月我受洗加入教會,我們繼續和公公每星期一同返崇拜和飲茶,那是我很珍惜的時光。我們教會崇拜中有一些禮儀是要站起來,中風後的公公在這些環節都會緩緩站起來;公公其實已經沒有收入,但崇拜中每次奉獻袋傳來,公公都會把預先預備好的放入袋中;每次離開教會,公公也會和牧師們握手打招呼,公公在我心中像極是溫文爾雅的長者。

公公每次飲茶都會點叉燒包和齋腸,我們家人一同飲茶會各自叫喜歡的點心,所以我們都想留公公喜歡的食物給他,有時公公會跟我打眼色問我吃不吃那叉燒包或叫我一起吃那些齋腸,他每次問我其實都是讓我暖在心頭的,就好像他想和我分享他最愛的食物一樣。 公公一直工作至晚年中風後再把店結束的,其實公公中風以後仍然能返教會、自己吃飯,靠著柺杖站起來走幾步,我最初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很正常,後來長大知道很多人中風以後若不勤力做運動會就只能在床上了,當然感恩我們家有能力請工人照顧公公起居飲食,但公公中風以後和我們相處十多年實在是恩典,公公也實在是不輕易放棄,中風後沒有自暴自棄,實在是很堅強的人。

人越大生活上面對更多的困難,回想公公的這些品格,實在是他留給我很大的榜樣。公公的離開,深信是上帝說他當跑的路跑盡了,是時候回家了。

芷曦

我懷念我慈祥的公公,在我眼裡永遠都是處變不驚,永遠都穩如泰山的令人安心。記得以前去尖沙咀公公的鞋店探班和製鞋,之後一起去飲茶食飯吃叉燒包的日子。
新冠肺炎之前,我們一家每星期晚上都會去公公屋企吃晚飯,就算時間多晚,公公都一定要等齊人才開飯,這些都是我會永遠懷念的日子。
希望公公在天上會繼續眷顧和保佑我們,我們都很掛念您,公公。

家珩

My earliest childhood memory of my grandfather is whenever my mom and I walked past Tsim Sha Tsui. I asked my mom, “should we go visit grandpa?” Then we will get some bread from a bakery and visit him. My grandfather owns a tiny shoe shop, and the smell of leather is very vivid in my memories. I remember he doesn’t talk much, but he is very focused on shoe-making. I will never forget how hardworking he is and his genuine smile when he sees us. My grandfather shows us his love by providing for his family and caring for us in small ways. His dedication to his work and family will always be remembered.

Rita 16/2/23

記得小時候我會和媽媽、姐姐一起去公公的鞋店探望他,感覺他是個很勤奮的人。這是我小時候對公公的印象。感謝神讓我和公公在這幾年可以一起生活,和他一起吃飯、返教會、飲茶。公公每天都會和我打招呼,我們亦會一起飯前祈禱,每次吃飯時他總會把匙羹遞給我。記得他喜歡吃叉燒包、香蕉、看報紙、每次吃飯時要吃兩碗飯,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不喜歡電掣,要把窗開大一點。雖然他說話不多(我和他一樣)但感受到他對我的關心,希望我也可以承傳這份善良、喜歡幫助別人的心。公公,很感恩可以和你一起生活,我們天家再見!

以樂 16-2-23

公公,在我的記憶中,你是個溫暖的人,是個堅毅的人,而且有時還愛貪吃甜食。

每次見面通常是一大夥人一起吃飯的時候,你的身體狀況雖不容許你多說話,但仍會看到你傴僂的身軀嘗試揮動雙手,打算為大家做點什麼,也想要照顧大家。雖然跟你沒有很多相處的時光,但是也從這些微小行動中感受到你的愛。

媽媽常告訴我你的打拼故事,能夠堅定做好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真的很了不起,言談間感覺到他總以你為榮。

我相信事情有完結的一天是件好事,生命亦然,有那麼多人的愛伴隨著離去也是種福份,願您安息。

可文

認識徐家-另一種祝福

徐家八個孩子,取名「芳芬玲玉 良善權強」。
在父母打造的《方舟》幸福長大!
造訪《徐家方舟》的遠近親朋,都能見證。
感謝他們一家十口的關顧,如何同舟共濟,同甘共苦。
歲月靜靜溜走,徐家的「天台花園」,
在各人心園泥土中,百花綻放,四季如常。

潮式設計,舒適選材,腳上皮鞋早不見。
然而「金星皮鞋」徐老闆,溫情招待。
相信當年,往來美麗都大廈不同國籍的笿戶,
記憶猶在足下。

人生如戲,《徐家方舟》的劇本。
因信主耶穌,全家演譯精彩。
平凡,活出傳奇。

晚年徐爸與家人生活,
17年來,有爸在家的徐家孩子真幸福。

聖施洗約翰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3)
這是上主的話,祝願今天送別徐爸親朋,有一天我們在天家再聚,
一個也不會少!

李玉泉伉儷

Dear Kung Kung,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and care even though you was weak physically. Thank you for the memories we been together for almost 4 years. Missing you Kung Kung! See your in Heaven.

Mary

徐鏗文先生
安息禮

日期: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禮拜六)
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

White Lily Hong Kong - Logo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