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您,鄔林嬋姊妹

家母鄔林嬋於1928年九月五日誕生在廣東惠陽的一個農户。她是長女,童年時已經肩負起照顧弟妹的職責。十八歲時,就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配給家父。

翌年她當上媽媽。為了養育兩個兒子,她在家相夫教子,勤儉持家,未幾家父到香港做生意謀生。當時家父在鄉村收購活雞,然後用汽車偷運來香港出售。家母偶爾會順道坐運輸車來香港與丈夫小聚。她說幾小時與活雞同坐一輛車,到了香港時全身都是雞糞的氣味。

因著國内政權更替,家母於上世紀50年代初,帶着我與大哥遷移到廣州生活。同時,中港兩地需要通行證才能過關,從此夫妻和家庭分隔兩地。家母在廣州帶着我兄弟倆,到富裕人家當保母。這樣,在打工的同時亦可以照顧我們,生活問題得到解決了。

當家母正值風華正茂的廿九歲時,廣州進行人口戶籍普查;沒有戶籍的流動人口一律遣返原地。按照新例,家母如果與廣州戶籍人仕結婚,就可以入戶籍。但是家母是重視淑德的母親和妻子,寧願返回原地惠陽生活,也不改嫁,當一個三從四德的好母親。

家母向當時政府申請來港,但過了十年仍苦無結果,她遂在1964年,投奔怒海,坐木船偷渡來港與家父團聚。經過顛沛流離而又艱苦的盛年,來港後我們终能一家團聚,得到安穩的生活,而家母親自此亦一直留居香港。

家母為人善良,待人以寬,人緣非常之好,無論鄰舍街坊親友與她相處都會覺得非常舒服。有時遇見大廈的清潔嬸嬸,還有大廈的管理員談及家母,都會對她連聲稱讚說:這位老人家每次見面都和藹可親,滿面笑容,很有禮貌。

家母讀書不多,早年艱辛的生活,生於鄉下地方,病痛苦難尤多,年輕時經歷過生病缺錢診治,在鄉間生淋巴腫瘤要用鹹菜包着壁虎生食醫治。經歷過土改,被人誣衊舉報,被批鬥地主,最终她要帶著兩個幼兒子流離失所,因沒有户籍需到處過鄉寄居,她也曾有一刻想了結生命,但她回頭看見小兒子在哭最終打消念頭,堅忍下去。她待人接物不和人計較,尊重身邊每一個人的態度。家母對子孫的教導是著重身教,從她的生活榜樣,我們作為子孫的都有所領悟和得益。

家母信主過程是上帝對她以至整個家族的特別祝福! 因為她本是長年拜偶像的人,可是上帝的生命冊中早有她的名字,憶起媽媽曾經說過一事:在媽媽七十九歲那年,曾罹患乳癌要進手術室做手術,她記起當醫生正準備開始時,有一位身穿白袍人走到她耳邊說:「不要怕,只要信」,並跟她禱告就離開。手術後她清楚告知,奇妙的是,她根本不知那位穿白袍的人是誰?為何可走進手術室?這次事件亦在媽媽心中埋下了認信歸主的種子。及至2013年,大哥心臟病發,於臨終前上帝特別祝福差遣了教會的同工在醫院向他傳講福音,決志信主並接受滴水禮歸入基督。令媽媽再次思考身後的去向,覺得子孫全都已成了基督徒,而自己反而卻剩下一人並未歸信,之後會何去何從呢?這個問題開始在她心中發酵,在與孫女的傾談中透露了自己的疑慮,所以孫女兒便開始鼓勵他返教會並帶他到鄰近居所的播道會茵怡堂開始教會生活。媽媽開始學習禱告,記得媽媽禱告時常常會說「耶和華」,還有說「阿門」時會特別的大聲。

感謝茵怡堂的弟兄姊妹,因媽媽身體的行動不便,但常有主內以電話關心她、又或主動去家中探訪,讓她了解救恩而最後決志信主,並在2014年七月廿七日接受水禮歸入基督,正式成為神的兒女!

家母為兒子、孫兒、曾孫們勞碌大半生,現在她安息主懷,我們懷着感恩和思念之情向您說出最後的感謝:媽媽、嫲嫲、太嫲,我們愛您,永遠懷念您。

 

鄔林嬋姊妹安息禮拜

日期:二零二二年八月四日(星期四)
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聖安德烈堂

White Lily Hong Kong - Logo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