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於1934年出生,祖籍廣東省南海佛山,是家中老大,因弟弟早夭,變成家中獨女。生逢戰亂,生活艱苦,糧食尤其缺乏,外婆疼愛女兒,總把僅餘的食物留給她充飢。12歲那年,某天當她外出玩耍回家,赫然發現外婆倒斃家中,疑因飢餓致死。多年來每當憶起外婆,媽媽依然難過,那道既哀痛又內疚的心頭創傷,始終無法磨滅。外婆死後,擺在她面前的歲月更見坎坷。外公嗜賭,經常不回家,媽媽迫不得已,唯有寄人籬下,打工賺錢養活自己之餘,也要為外公償還賭債。後來,外公走難來港,母親亦離鄉前來團聚。精於針黹刺繡的她,來港後到紗廠當女工。
1955年中秋前夕,爸媽結婚共組家庭。婚後夫唱婦隨,一起在家裏從事中藥加工,育養五個孩子。不服輸的剛烈個性,精明勤快,擅於理財,媽媽一直是爸爸的工作好拍檔,為這頭家籌劃當下與未來,也養成了收聽電台財經節目的特殊嗜好。她既是一波一波家庭困境裏的堅強後盾,亦是親友需要幫忙時的可靠支援。
正因年輕時代歷經艱困,她要求兒女自小學懂生活自理,分擔家務。本身是烹飪高手的她,家常便飯固然難不到她,還會精心為爸爸預備豐富生日筵席,邀請數十親朋共聚歡慶;在茶樓品嘗過甚麼美味點心,她就自行揣摩,依樣炮製,於是义燒包、腸粉、燒賣、清水蛋糕、雞批等,完全不假外求。她又會為我們剪頭髮,做衣服。遇上節慶長假,會安排一家人外出吃喝玩樂一番,參觀虎豹別墅,去淺水灣燒烤,往圓玄學院食橙色雞腳,到南生圍看風景。歲月,確實留不住,但媽媽給我們留下了溫暖的回憶和無窮的滋味。
1993年初,爸媽一起決志信主,並於翌年5月一齊受浸,歸入基督名下。自此,二人穩定返教會,享受團契之樂,爸爸愛抄經文,而媽媽就很愛唱福音粵曲。2003年,爸爸突然發病,經歷了11個月的病患折磨,天父釋去他的勞苦,把他接回家了。暫別共處近半世紀的老伴,踏上另一頁的人生途程,媽媽從不捨到適應,處處展現內裏那份強大的生命力。
由於天資聰穎,記憶力強,媽媽從小就渴望讀書識字,卻苦無機會,因此她格外著緊我們的學業。待她晚年,為償心願,主動報讀社福機構開辦的中英文識字班;又與團契裏的姊妹們一齊參加「天國奇兵」訓練,學習讀聖經,積極傳福音,四出探訪服侍。期間曾因跌傷入院,仍無阻她繼續學習。當她穿上畢業袍、戴上四方帽時,雀躍滿足之情,洋溢臉上。
嚴重骨質疏鬆卻又是急先鋒的媽媽,我們經常半開玩笑的提醒她:「快人一步,你想撻到?」,因為她真的好幾次因手腳或腰椎受傷入院。而十年前的傷患,令她要卧床長達半年,但憑著頑強意志,扶著手杖又再站起來,儘管是蹣跚而行。不過,行動的限制,疼痛的纏繞,對頭腦依然活躍、喜愛四處走動的她而言,確是巨大打擊,猶如困在牢籠,苦不堪言。然而,在她身上,我們同時見證她如戰士般的鬥志,即或身體限制多,到後來不得已要靠輪椅出入,她仍努力建立自己的生活節奏,在家傭姐姐陪同下,在屋苑花園與鄰居閒談、動動筋骨、享受微風吹拂,到街市買餸,往茶樓享受最愛的燒腩仔,去麥記吃個魚柳飽當下午茶。長期痛症,確實使她經常忍不住埋怨生命;但在生活點滴之間,流露是她對生命的熱愛。
去年底起,媽媽的認知及身體機能加速衰退。在限聚令收緊的前夕,適逢媽媽八十八歲壽辰,難得可以聚首為她慶祝,當天一切,如今已成為我們深心處不滅的最後留影。踏入2月,媽媽的狀況更見衰弱,直至2月7日中午因強烈腹痛入院,並因細菌入血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於8日凌晨2時44分安詳離世。嚴峻疫情下,雖然我們無法侍立床邊,只能隔著玻璃道別,但看見她如同嬰孩酣睡的臉容,放下纏累,不再受苦,在天家與爸爸重聚,自由往來,為此深深感恩!
媽,今日是妳的畢業禮,養育深恩,長存心中,我們天家再聚!
日期:二零二二年三月十二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
地點: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