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您,鄧安照女士

安照女士於1918年農曆八月十八日出生於中國廣東新會,七歲時即隨父母出洋到印尼爪哇三寶壟,翌年鄧父因要事回國, 不幸在廣東病逝, 鄧女士時年八歲。父親去世後家庭極度清貧,差點連小學也未能完成,幸得中華公學校長黃朝瓊先生給予她半工讀的機會,白天做幼稚園助教(鄧女士優秀的表現令她短時間內轉為正式教師),晚上黃校長幫她補習,直至鄧女士約15歲時黃校長因病早逝為止。

黃校長去世後由當時的副校長張曉明先生(張公)接替中華公學校長一職,張公其後成為鄧女士的丈夫。1936年,鄧女士和張公結為夫婦,自此二人形影不離,同心同行。婚後鄧女士繼續做幼稚園教師,直至1942年日本侵略印尼時為止。之後十多年間分別誕下一女四男。

鄧女士和丈夫雖身處印尼,但心中忘不了故鄉中國。他倆於1934年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創立了南星劇社,這是一個華僑愛國抗日劇社,劇團公演的所有收入均貢獻給祖國作抗日救災用途。直至日軍佔領印尼,大力抓捕華僑愛國分子,張公身䧟險境,到處東藏西躲,幾年來只有幾次能暗中回家與家人短聚,鄧女士堅強地獨力支撐家庭和撫養兒女。

到二戰結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鄧女士和張公心繫祖國,決定舉家回福建晉江安海定居,他們興修水利、積極辦學,希望能改變張公家鄉的貧困面貌。可惜當時國內通脹嚴重,糧油米等日常用品在一天內漲價多次,加上瘧疾肆虐,民不聊生,夫婦倆對當時政府非常失望,在中國居住了十七個月後於1947年決定舉家再返回印尼。

回到印尼後,張公從商做布行生意,鄧女士乃專注家庭及孩子的教育,是一位慈愛及明理的母親,精通廚藝糕點、縫紉及舞蹈,把家庭裹外都照顧周到。鄧女士亦熱心公益,在六十年代間擔任三寶壟中華總會婦女部副主席及三寶壟廣肇會館婦女部主席。[在這些年間張公在布行生意上曾經歷重大打擊及有嚴重車禍,鄧女士不離不棄,夫婦同心堅強渡過難關。

1958年中國大陸推行「大躍進」運動,出於鄧女士和張公的愛國心, 在兒女高中畢業後, 很快便送他們回國繼續學業, 期望他們能對祖國作出貢獻。

他倆的愛國心漸漸也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認同,在1953年及1965年,兩次獲邀回國參加國慶觀禮,惟在65年在北京參加國慶後,印尼發生政變,夫婦倆知道後趕回印尼,張公甫入境便遭軟禁,每日早晚兩次須向當地軍部報到。儘管如此,夫婦倆仍四處奔走,營救難友,並組織人力物力給獄中難友送飯和日用品。這段日子他倆及家人過得不容易,但仍咬實牙關,一步一脚印的迎上去。

19851225號是夫婦倆的金婚紀念日子,居住在雅加達及香港的子女先後為他們在香港及三寶壟舉行晚宴與親朋好友慶祝金婚。同年鄧女士丈夫張公不幸患上肝癌,並堅持要去中國接受治療,不幸於1986年八月在上海逝世,終年七十六歺。

公元二千後,鄧女士定居香港,經常和在港的兒孫親友吃飯歡聚,輪流與子孫到世界各地旅行,並經常來往印尼福建探親及拜祭丈夫。

鄧女士於2007年十二月廿七日在宣道會康怡堂決志成為基督徒, 並於翌年年十月三日受浸成為基督徒。

鄧女士過去十多年間接受了好幾個大小手術,包括移除腦部腫瘤手術、黃斑病變手術、盲腸手術等等,萬幸手術全部順利通過,可惜隨着年紀老邁再加上柏金遜病患,健康及認知能力也慢慢衰退,唯其對美食的味蕾從未消失;幸運地有很愛錫鄧女士的印傭及家庭醫生,及香港復康會和東華三院團隊對她的關愛,令到她能安在家中得到最好的照料。

鄧女士於2022年一月廿五日因為積痰久拍不出,呼吸困難,由聖約翰救傷隊送去律敦治醫院急症室,翌日早上醫院通知家人可以作恩恤探訪,在港和海外的子孫都能親身或通過視像與鄧女士說再見。當天晚上八時左右鄧女士安詳返回天家, 在世享壽一百零四歲。

鄧安照女士安息禮拜

日期: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
地點: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

White Lily Hong Kong - Logo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