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月30號,黃偉鎏哇哇兩聲,在香港出世了。有關他的名字,本名是黃鎏,爺爺改的,但後來發現跟一名警長撞名,為免被人開玩笑,他長大一點後就自行加字改為黃偉鎏,「不做」探長了。
「如果要叮囑後輩,我會說『工作勤奮,用錢節儉』。」黃偉鎏經歷一生,精煉出寶貴的做人道理。勤奮節儉的精神貫穿在他人生各個部分,太太曾形容他︰「真的沒停過。如果說我是家務沒停過,他就是工作沒停過。」
工作勤奮
香港四、五十年代賺錢艱難,找工作並不容易。很多時候,一般工作要「舖保」,政府工更加要紳士名流介紹。黃偉鎏第一份正式工作是經姐夫介紹的,在一所建築公司裡做「後生」。三年後轉到一所水喉公司做文員,之後數十年都沒有換過工作,後來更成為這家水喉公司的老闆。
為了生活及養家,他一天打三份工,更在理工學院(Technical College)夜學進修。坐「叮叮」回家時,都是在把握時間看文件。到家後馬上又接手教導子女做英文作業。真如太太所言,他工作沒停過。
黃偉鎏英文不錯,這也是他勤奮努力得來的成果之一。誠言,英文是他工作上的一大挑戰。黃偉鎏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勤奮認真工作的態度和能力讓當時水喉公司老闆十分欣賞。大約在六十年代末,適逢當時老闆剛好有親人移民,也思考著公司接班人的事,便決定給予黃偉鎏股份,鼓勵他嘗試。由於公司會跟外國人打交道,黃偉鎏接手後,不時要跟英國人開會,過程辛苦,英文表達也不很順暢,但他沒有氣餒,勤奮學習去克服。「後來經歷多了便熟習了,也慶幸,跟外國人開會過程,收到的回應是『Yes』多過『No』。」他笑言。
今天,黃偉鎏是個具正式水務牌照及資格的專業人士和老闆,有時候,孫仔遇上相關技術問題,單用Whatsapp與他溝通去解決已經迎刃有餘。他的專業或多或少感染了兒子,其中一個兒子今天也是Chartered(註冊的)的相關工程從業員,而且像父親一樣,有自己的公司。
用錢節儉
「他很節儉,也很顧家。做後生時工資160元,卻只留30元工作交通開支給自己,其餘都給了家人。為了省吃省用,工作午膳時間他會趕回家用餐後再趕回公司,不介意奔波。」黃偉鎏太太憶述。
「有過捱苦經歷是不一樣的,你會學懂節儉。」黃偉鎏解釋。在四十年代日佔時期,米、油、電等生活資源短缺,不少人餓死街上,若不一家齊心省吃省用,同舟共濟,很難捱得過。在吃不飽、用不夠的情況下,年輕的黃偉鎏仍外出勞動,到區役所打工,工資不高,剛剛夠生活,省著用讓家人也能夠「在荒地喝到一點涼水」。
家人齊齊整整 開開心心
黃偉鎏的節儉和勤奮,與他重視家人,其實關係密不可分。努力工作為了賺錢養家,節省資源為了讓家人有更多資源去生活、渡過難關。他曾說︰「生活,最緊要家人齊齊整整、開開心心。」太太、子女、孫子女等,他時刻想念著,惦記心頭。
最親密的,莫過於太太,與她相識的片段仍然歷歷在目︰25歲在友人介紹下見到她,陳倩儀,很合眼緣,相處下來情投意合;拍拖7年,經常行街,晚上由灣仔結伴逛到筲箕灣,再由筲箕灣逛回灣仔,三個多小時(當時她住謝斐道,他住皇后大道東),二人偶爾看看電影,互相送些小禮物。直至他32歲那年,二人結為夫妻。
對於子女、孫子女,黃偉鎏除了叮囑他們工作要勤奮,用錢要節儉外,也提醒他們要注意健康,多做運動,「遇上合適的人也要早日成家立室。」他笑說。
黃偉鎏一生有不少好朋友,有好些已經移民國外了。他們有些是舊同學,有些是合作很久的生意夥伴,無論如何,友誼不變,祝各人一切安好。
日期:二零二二年九月九日(星期五)
時間: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聖安德烈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