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基堯博士(Dr. Wai Kee Yiu),籍貫廣東三水,1931年1月21日在香港出生。其父為二天堂藥房創辦人韋少伯(字開潛),母為李氏妙蓮。
韋少伯(1894 – 1944)出生於安南(現越南),隨法國藥劑師工作,後於西貢市(現胡志明市)創辦二天堂藥房,馳名產品包括「二天油」,在安南、高棉、南洋各埠,均有分店或經銷代理,少伯更獲安南國王、高棉國王及法國政府賜獎章。1930年代,少伯回國於廣州及香港設廠,產品行銷國內。少伯又熱衷於公益事業,除了斥資在家鄉創辦小學,提供免費教育,亦捐巨款予廣州及香港的醫院,並在香港創辦太和醫院。少伯為愛國商人,抗戰期間,多次捐巨款抗日。1942年香港淪陷後,少伯因不欲與日軍合作,舉家避居澳門。後少伯於1944年在澳門不幸病逝,終年50歲。遺下四位太太、十名兒子與十四名女兒。在兒子中,基堯排行第七(包括兩名早夭的兄長)。
雖然少年喪父,基堯反而建立獨立自主、堅強剛毅、不畏逆境的性格。他於香港嶺南小學就讀,舉家移居澳門後,先後就讀當地的嶺南小學和中學。他天資聰穎、理解力及記憶力強,惟好動頑皮。據當年同窗,現為舉世馳名的經濟學家,任教普林士頓大學的鄒至莊教授憶述,基堯成績優異,基堯和他定必考獲三甲之內,二人均對繪畫很有興趣,常共看畫展。
基堯的愛好,不單是繪畫,還有運動、音樂等。因少伯教育子女要求甚高,除重學業外,亦相當注重運動與音樂。戰前聘林世榮師傅到韋家羅便臣道大宅教授兒子洪拳;宅內更設溜冰場,子女均擅溜冰。基堯與其兄弟姐妹,均精通鋼琴及其它樂器。
抗戰結束後,基堯於嶺南繼續高中課程,於1950年代初在香港聖保羅男女中學讀預科。各科成績相當優異(尤其是數學),惟英文未能追上。在校長羅怡基博士的指導與激勵下,基堯的英文程度突飛猛進,更考入香港大學醫科。然醫科並非其興趣,故不久便轉到能充分發揮他數理天份的土木工程科,並取得相當成就。
就讀港大期間,基堯可說風頭無兩。除學術優異外,還活躍於各種活動,更是馬禮遜堂 (Morrison Hall) 的風頭躉。音樂方面與校友組成爵士樂隊,他本身主樂器雖然是鋼琴,但也是多種樂器高手,包括saxophone、upright bass、vibraphone、結他以及爵士鼓。與他一起jam的,不單是港大校友,還有職業爵士樂手,如馳名的爵士樂結他泰斗Mr. Tony Carpio(Tony 當時只是17歲的年輕樂手)等。根據他的港大校友及生前好友梁兆文醫生憶述,基堯當時曾為備受愛戴的校長Sir Lindsay Rider作曲。
運動方面,大學時期他已為有名的舉重選手。基堯十多歲時身材瘦削,高中開始練舉重,大學時身材已非常健碩,是超過200磅的「大隻佬」。他屢次於舉重比賽獲獎,還破當時挺舉紀錄。據另一位港大校友及好友吳煜民建築師憶述,當時有一醫科校友膽敢挑戰基堯「拗手瓜」,結果,該校友因為心臟不勝負荷,竟當場暈倒,之後再無人敢挑戰他!
基堯於1957年以優異成績獲得工程學士B.Sc. (Engineering) 學位後,同年9月與少年時所識的何愛琼女士结婚,組織家庭,翌年誕下長女夢娜,1959年及1962年兩名兒子業啟、業顯分別誕生,家庭生活美滿。
此期間,基堯舉重競賽生涯屢創高峰。他是1958年東京亞運會中華奧委會舉重隊成員之一,1959年破香港紀錄,1962年為耶加達亞運港隊成員(但該屆比賽因政治理由而取消)。基堯不單是運動員,亦積極推廣舉重、健身等運動,成立世界健身院及香港業餘舉重健身總會,於舉重健身界舉足輕重,1970年代電視直播奧運舉重項目,常擔任旁述。
至1960年代中,基堯重返校園,1966年以優異成績完成港大工程碩士(M.Sc.(Engineering))學位,後更於1968年獲得University of Leeds土木工程博士(Ph.D.(Eng.)),短短兩年獲得博士學位,相當難能可貴。
獲博士學位後,基堯回港致力於協助家族業務。當時二天堂的業務,除藥油外,還包括建築、報紙「(天天日報」(當年首份以彩色印刷的報紙)及「南華晚報」)、印刷等。基堯負責建築、印刷等。
業務雖然繁重,但基堯仍非常活躍於不同團體,除了舉重健身團體外,還是香港西區扶輪社的社友,並任第十九屆(1972 – 1973) 社長。基堯博學多才、平易近人,故能廣結人緣,亦熱心為不同團體作出貢獻。
1970年代中期,家族生意相繼出售,基堯接受一項新挑戰:在當時的浸會學院(現浸會大學)執教鞭,任教他的強項土木工程。當時浸會學院尚未升格,學生畢業後到外國升學並不容易,故基堯盡心盡力辦好課程,學生畢業後不少獲英國及其它國家著名學府錄取,繼續深造。課程得到認許,基堯的努力並沒白費。惜1980年代中,政府允許學院升格,卻不允其續辦土木工程系!基堯的心血,表面上是白費了,但浸會學院能於1994年升格為浸會大學,成為國際知名大學 (2019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全球第60位),是建基於1970至1980年代打好的基礎,基堯實居功至偉。
及後,基堯為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 (UNHCR) 香港辦事處,甄別在港越南難民身份,一方面協助香港應對當時出現的越南難民潮,另一方面協助無數合資格難民,到他方展開新的生活。
在港大畢業後,基堯一直都活躍於港大校友會 (HKU Alumni Association),並於1987-88年為港大校友會會長,及任港大校董會成員。
1990年代初,基堯與太太移居加拿大,在溫哥華享受退休生活,常與摯友聚餐,唱karaoke等,不亦樂乎。至2000年代初回流香港,基堯弄孫為樂,孫女徳宜於1997年出生,現已於英國學成回港工作;男孫文湛於2011年出生,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五年級。
基堯晚年,有太太、兒孫、親朋摯友相伴,渡過一個快樂的晚年。惟因年紀老邁,於2021年11月因發燒入院,在2021年12月3日早上,於睡夢中安詳離去。
韋基堯博士經歷不凡,遇困難障礙,從不退縮,反憑意志與才智超越極限,取得成功。每做一事,皆堅持至盡善盡美,涉獵每一範疇,均成就頂尖。他侍母至孝,與太太結婚六十四載,專一恩愛至終,教育管養一女兩子,各有所成,兩孫亦聰穎溫文。蒙各親朋摯友厚愛,其福澤惠及後人,承「天德開基業,文章秉國家」的韋家精神,願此永存各位心中。
最後,謝梁兆文醫生一副輓聯:
「雲低香海,猶記辛勞盈學府;
星隕爐峰,未忘扛鼎冠中華。」
日期: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星期四)
時間: 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