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恒,Henry,恒仔,廣東省東莞人,1974年1月15日於香港出生。
小時候,家住觀塘,就讀觀塘官立小學,後於筲箕灣官立中學升學。
其後,隨母親搬到紅磡居住。中學畢業後,在香港城市大學修讀公共行政及管理,及後到英國萊斯特市的德蒙福特大學修讀公共及行政管理,繼而到英國南約克郡錫菲的錫菲大學修讀圖書館及資訊服務管理。
在不同時期的同學眼中,禮恒人如其名,彬彬有禮,以真誠待人;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渴求的夢想,抱著恆久追求的心。
從英國畢業回港後,禮恒在《明報》當娛樂版記者,後加入香港藝術中心電影及錄像部負責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把心愛的電影與工作結合。其後,禮恒重回報界,先在《都市日報》娛樂版工作,後來轉到《晴報》當娛樂版的編輯。在同事心目中,禮恒不吝嗇把經驗跟同事分享,對外界的工作伙伴,更是盡心幫助,是眾人心中的大好人。
禮恒在工作之餘,跟摯友成立非牟利電影藝術團體「藍空間」,至今踏入第18個年頭,旨在協助年輕導演和推廣他們的作品。團體每年舉辦「InDPanda國際電影節」,選映世界各地的非主流電影;歷年來,為香港觀眾推介過無數年輕導演的作品。
禮恒父母離異,他跟母親同住,與母親相依,關係至為親密。但他對父親同樣孝順,更對同父異母的妹妹和弟弟關愛有加。自從父親幾年前因病過世,禮恒對弟妹更是身兼父職,關懷備至。
禮恒母親經歷兩次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禮恒對母親更為著緊,往往把最好的留給母親,為她的生活起居作出最理想的安排。禮恒生前最掛心的就是母親,最放不下的也是母親,要是大家認識禮恒母親,日後可以多探訪,延續禮恒對母親的愛與照顧。
作為母親的照顧者,禮恒感受至深,他去年把經歷創作成為故事大綱,報名參加電影發展基金「劇本孵化計劃」,可惜沒有被選上。他生前不只一次分享說,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找到有心人把這個關於失語症的親情故事拍成電影,讓更多人關顧失語症患者,及明白作為中風家人照顧者的心路歷程。
禮恒為人節儉,仍可穿,仍能用的,他都珍惜,寧願把省回來的錢留來照顧媽媽和爸爸。禮恒從來都以顧及別人的感受為大前提,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想令對方難受,他就是這麽細心。他有時在街上看到一些小東西,會想起某些朋友,就會買下來送給他們。要是你曾經收過他的禮物,表示他很重視你,請你好好保存他送給你的心意。
在禮恒的家中、團體的工作間和迷你倉裡,收藏了很多別人以為無謂的東西。但這些東西,對禮恒都有著不同的意義,當中可能是朋友或親人送給他的禮物、一些他在不同時候拍下的舊相片、某些他寫過的文章或是做過的專訪,這些東西和收藏就是禮恒的人生,對他自己,對他心愛的家人和朋友而言,當中盡是他對你和我珍而重之的愛。
對於生命與信仰,在神的時間裡,有著微妙的安排。禮恒自小因為家人的反對,對基督信仰有所抗拒。因為經歷母親中風和父親病重,禮恒面對雙親在肉身上的困苦,他學習禱告,向神傾訴與祈求。當他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在治療期間,他跟神的關係更為密切。
今天舉行安息禮的地方,是禮恒的心願,緣於去年他在這兒出席一位舊同事的安息禮,當他交待身後事時,希望能夠在這兒舉行他的安息禮。感謝神,在禮恒離世前的幾天,在牧師的帶領下,禮恒決志信主,並在床上接受洗禮。縱然禮恒離開了我們,但當時候到,我們定必跟他在天家再聚。
日期: 二零二一年十月廿七日
(星期三)
時間: 下午一時正
地點: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