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母黃麗明,祖籍廣東寶安,1952年十月十七日在香港出生,家有十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三。
她在木屋區長大,後來隨家人遷到七層公屋,父母做小販,早出晚歸,但家中充滿人情味。家母年紀小小已很懂事,孝愛父母及家人,尤喜歡助人排難解憂,弟妹有任何愁煩也第一時間向她討教。
她年少時花名叫「飛女三」,因打扮前衛時尚,愛扮靚化妝,穿迷你短裙,因此也得不少男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
家母雖只讀過三年小學,十幾歲就在製衣廠做習骨女工,但因工作勤快及處事認真,很快就晉升為指導員及管工。七二年結婚,之後育有兩女一子。做了母親後,她一改婚前好遊玩及瀟灑的性格,變為全心相夫教子的賢婦,理財持家有道,更透過自學烹飪,成為廚藝能手,無論是家常小菜,以至女兒們或大伙兒的十多二十人的節日派對聚餐,都一手包辦,叫眾人大快朵頤。
為母的歷程也有高低起伏。九二年我們的兄弟,家母的獨一兒子,確診患有骨癌。在住院期間,得院牧探候及傳福音,除了我們的兄弟歸信基督,家母也信了主,讓他們在那段艱難的日子得著力量。家母並且在兩年後接受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往後在教會也有美好的事奉,她又把福音傳給我們的爺爺奶奶和公公。
家母也許因為生活操勞,除曾患蛋白尿,也患有高血壓及慢性腎炎。 往後她一直要接受洗腎以至洗血,她經歷多年艱苦的洗腎生涯,在神的安排下,至九五年終於得到腎臟移植。
痛苦的歷練令家母更加堅強和富同理心。九六年起出任腎康會委員,到2019年三月再次成為腎康會委員,以過來人身份與病友分享心路歷程,為病人打氣。近兩年因為疫情,更與家父一起做義工,協助分派防疫用品與各腎友及其家屬,更不時協助安排會務上如旅行的聯絡工作等等。
至去年十一月,醫生說她廿多年前所移植的腎臟已開始退化,家母為減輕家人的經濟負擔,決定採取家居洗肚的方案。翌月即到醫院學習了一星期,就開始在家中自行洗肚。但不幸在今年四月,洗肚的後遺症發生了,初次腹膜發炎,打了三星期抗生素,情況時好時壞。再至五月四日,心胸肺外科醫生致電給我們,發現家母頸部原來是插穿了血管,事態嚴重,要做一個修復頸血管的大手術。五月六日手術進行,這手術算是順利,之後並計劃接她出院回家。惟到廿九日上午,當我們歡天喜地等醫生的電話,安排家母出院,誰不知到了午飯後,醫院通知她有內出血,要繼續留院觀察。再至六月十一日,醫生說她終於可以回家了,我們十分歡喜。家母在熟悉的家住了一整天,心情十分舒暢,為此我們衷心感恩。但到了次日黄昏,準備開飯之際,家母突感不適,我們即時電召救護車送她入院,在急症室輪候了十多小時,但家母仍保持信心,不憂不懼,直至被安排入住外科病房。
六月二十日早上,家母病況急轉直下,院方籲請我們守候在家母身旁,所有家人及牧師也來了,在病床旁為她禱告,過了一天到翌日上午八時四十六分安祥離世,被接回天家。
母親的一生看似平凡,其實卻絕不平凡。她是賢妻,是慈母,也是愛心滿滿的外婆;她經歷喪子之痛,但因此信了主更加明白人生的意義,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熱愛我們和我們的兒女。
家母在世時喜歡旅遊,到過大江南北,足迹遍天下。相信她今日在天家回望在世的日子和留下的足印,心中一定心滿意足。
日期: 二零二一年七月十七日
(星期六)
時間: 下午二時正
地點: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九龍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