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張毓槐一九二九年生於中國廣東省開平縣,年青時他孤身來港,努力不懈成為洋服專家,卒於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三日,享年九十有二。據家父說,毓槐這個名字是做秀才的曾祖父給他起的,槐樹有著吉祥的寓意,他能活進耆耇之年,正是槐樹長壽的代表,處處表現對生命的堅毅不屈。
祖父母早逝,家父由曾祖父撫養成人,因為戰亂,父親常說自己讀書不多,但靠不斷進修自學成長和謀生。他年少從開平來香港,在中環陳德洋服店當學徒,當時「學師」不易為,他侍奉師父的起居飲食殷勤有加,當時的師父不會主動教授裁剪的技術,但他能機靈地從旁觀察師父的裁造功夫,很快便能掌握裁剪不同款式的西裝。晚上其他學徒入睡了,他還挑燈努力鑽研,結果裁造出連英國洋服專家也認為失傳的特殊燕尾禮服款式。
其後家父認識母親,於一九五九年中秋節共諧連理,在敏如茶室擺婚宴,還到澳門渡蜜月,先後誕下啟賢、慧明、慧莊和耀升。
家父克勤克儉,在七十年代於尖沙嘴開設亞張洋服 (Ah Cheung Tailor),他凡事親力親為,連公司的商標也是他自己設計的。相對於現時製衣業以機器大量生產,家父為客人造的每一套西裝都是度身訂造,很個人化的,我見過親手替客人度身時,可以量度領、肩、袖長、褲頭、褲長和內浪等根本不必逐個尺寸記下來,之後他一口氣把客人的所有尺寸寫在訂單上,絕無遺漏。他造洋服匠心獨運,一向深受客人歡迎,別說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穿上他造的西裝看到帥氣的自己時,高興得「嘩」的一聲,連駐港英軍三軍司令和布政司霍德爵士經由他造了第一次西裝後,也會指定家父再到他們的官邸度身訂造更多筆挺的西裝。他造的西裝傳統中見性格,合身有型,盡顯英式細節。他著重西裝的內涵,提供給客人選用的全是高級布料,我們四兄弟姊妹小時候從家父身上學到的英文就是Dormeuil, Holland & Sherry, Scabal和Marzoni,這些高級布料滑不溜手,讓他用日本庄三郎裁縫剪刀盡情展示其高超裁工。他造西裝的內部也一絲不茍,裡布和樸布是一疋又一疋在家中由家母浸水晾晒,以防縮水,小時候晾起的裡樸就像爸爸給我們的樹蔭,兄弟姊妹在當中追追逐逐,家母在遠處邊看顧我們,邊用精湛的手藝為剛造好的西裝「鎖鈕門」,他就是這樣和母親用一流的手藝來養活我們。周末我們常到家父在赫德道的工場,把他剪裁好的呢絨、精緻的鈕扣和YKK拉鍊等帶到上環給縫製西裝的車工。臨出發前家父必定問我們餓不餓,然後帶我們上富瑤海鮮酒家吃窩蛋牛肉飯和豉椒排骨飯,大快朵頤,小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何他回到家中永遠說最想吃「阿英」煮的餸,長大後我們才明白父親是用行動來說「愛」。
家父喜逢東西南北客,但縫啟賢和耀升初出茅廬穿的西裝一定是最用心,這是他黙然的慈懷表現,而永康與慧明踏上紅地毯的禮服是他最既愛且恨地縫製的一套,有哪一個外父不呷醋呢?其後他為永康裁製的西裝,包括負笈澳洲、獲頒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重要場合,家父是充滿自豪地縫製的。嘉軒和柏豪小時候過新年穿的可愛西裝,全是他喜上眉梢、滿心祝福之作,可惜近十年家父身體轉弱,未能為柏豪香港大學畢業和嘉軒劍橋大學畢業縫製,但拍攝全家福時,他還是會細心研 究各人穿的西裝。慧明和慧莊也受惠於他的巧手,我們的校服裙總比其他同學的耐穿,當我們長高了,家父會在裙的腰間駁布,我們繫上腰帶,又變成長度合適的校服裙,我們不禁佩服他的靈活睿智。
父親一生勤勞,與母親並肩撫養我們兄弟姊妹,晚年在大手術前夕由素娟帶領決志信主,雖然他不良於行,但他仍樂天知命,愛和我們一起晚飯和聽婉芳讀經。他近年吞食有困難,幸有母親悉心餵食和相伴,至四月十三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返天家,息去世上勞苦,父親的慈恩永懷我們心扉,眾子孫會好好照顧「阿英」,盼望我們天家重聚。
日期: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二日(星期三)
時間: 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國際禮拜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