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於1928年10月18日,在廣東省東莞縣霄邊村成長,外公很早離世,家有一兄一姊。二次戰爭和平後下嫁家父,並來港生活。自此,只能靠書信與鄉間親人互通慰問,思念親人的情懷 — 「勿念」 是信中常用結語。
家母是一位堅強,刻苦耐勞和精打細算的萬能主婦,雖然從未接受過正統教育,但明白事理,頭腦靈活,對子女管教很嚴,品德和學業都非常重視,希望子女們能成材。她廚藝了得,能烹調出各種美味佳餚;縫製衣服更是無師自通,手工精細,我們兒時所穿的衣服都是她親手做的。
家母很掛念鄉間親人,會以毛巾縫製郵寄袋,載滿衣物食品,毛巾又能再用,簡直是環保先鋒。難得有機會回鄉探親時,必用擔挑擔着極重物資,更穿上好幾套衣服以便留下給家人;還記起有一次家母探親回來時,竟赤着腳連鞋都留下了!
猶記得在六九年的一天,收到外婆離世家書,家母傷心痛哭,我們年紀尚小,故她未能回鄉奔喪。在承受喪母傷痛之餘,仍如常照顧我們起居飲食!
八十年代,兩地交通較方便,探望相聚時刻也多了,無奈,舅父和姨母都相繼離世。鄉間的子姪們至今還對雙親很尊敬和關心,大家仍維繫深厚感情。
家母好感性,不捨得兒女長大離開身邊,尤其女兒出嫁,叫她好一段日子以淚洗面。當孫兒出世後,家庭增添不少歡樂。每逢假期都常常一起出外旅遊,亦曾經與家父二人歐遊兩星期;她嚮往遊覽名勝古蹟,也喜歡品嚐當地美食。
十年前,在二兒子患病離世後,牧師來家訪慰問和分享福音,當天母親與家父一起決志信耶穌,數月後開始參與馬鞍山靈糧堂的崇拜和長者團契。2016年初,大女兒也因病離世。感謝父神在當中親自安慰了雙親,若非祂撫慰他們的傷痛,以家母的性情,這兩次失去兒女的錐心之痛,不可能在短期內漸漸平伏下來。母親與家父遂於16年5月15日一同接受水禮。
家母在晚年隨着年紀漸長,身體出現大小毛病,在抗拒外傭照顧下,接受了社區家居照顧服務。雖然家母藥不離身,卻無阻她活動如常,每天早餐後便和家父十指緊扣到附近公園散步,也參加老人中心活動和教會長者團契聚會等,至於周末假日就享受兒孫樂。
三年前,家母出現急性青光眼,視力逐漸失去,感恩獲愛心家傭照顧,生活大致如常。
今年二月初,社區護士探訪時,發覺家母的血壓及呼吸不大正常,十八日傍晚,因呼吸急促被送往醫院。在疫情下,母親要入住隔離病房,醫院停止探訪。感激父神的恩待,醫護容讓我們後補檢測報告,隔着玻璃看望,第二次又讓我們穿上全套保護衣入內探望陪伴,直至早上接近五點才被叫離開。我們兩次探望期間,母親的維生指數都逐漸變好,讓我們安心回家;清早接到通知到達醫院時,母親已悄悄地偕主安返天家了。感恩我們能整夜陪伴,早上在陽光照進的獨立病房,在母親身旁好幾個小時送別多謝她。
家母一生只求家人的好處,是我們的慈母,是家父的賢妻。在父神祝福下,她在地上得享長壽,與丈夫白頭到老,同行共渡七十餘載,育有三子四女,有七個孫兒和五個曾孫。
日期: 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日 (星期六)
時間: 下午二時三十分
地點: 香港聖公會施洗聖約翰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