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於1936年在香港出生,家中幼女,有兩個哥哥及一個家姐。童年生活甚為艱難,她年幼時因戰亂跟隨外婆到大陸生活了幾年。回港後,在灣仔住了一段短時間;之後便在長洲讀書渡過她的青年時代,媽媽善於游泳,性格好動,喜歡到處走。
媽媽自小在長洲經常參與教會詩班活動,1952年(17歲時)在長洲浸信會由張雲如牧師為她施浸,之後由1957年開始便一直在北角浸信會定時參加聚會,1959至61年還擔任堂務事奉。近年雖然住在元朗,她在身體狀況許可下都堅持參加教會崇拜,也積極邀請朋友參加教會聚會和活動。
媽媽年輕時讀書不多,很年輕便開始在工廠做女工。但媽媽很好學,工餘時間到學校修讀裁縫課程,又到英文夜校進修。二十多歲時認識了爸爸,於1968年結婚,因當時經濟環境不理想,沒穿過裙褂亦沒有在酒樓擺酒。不過她能學以致用,為自己縫製了不少衫和裙,手工甚為精湛。
婚後兩人於土瓜灣北帝街租住板間房生活,先後誕下一子一女。當時,媽媽還有繼續在工廠工作,我們早上起床便走到樓梯口的店舖吃粥麵,吃飽後說﹕「後數」便可以離開,媽媽回家時便會替我們找數,妹妹那時只有三四歲。
1979年外婆逝世後,我們一家四口搬到九龍城寨陪伴獨居的舅父;以前的九龍城寨讓人覺得品流複雜,生人勿近,但對我們而言,佈滿著各式各樣的小型工廠及食物加工場是提供了很多手藝工作來幫補家計的機會,例如﹕絲帶花、鋼表帶,媽媽還在附近定時取一些皮革回家,幾個工序便製成了一打打的勞工手襪。
1990年九龍城寨清拆後,我們搬到將軍澳居屋,媽媽認識了一班好朋友好鄰居,而且在其後日子無論搬到清水灣還是元朗,總喜歡長途跋涉回將軍澳探望朋友及與他們一起參加興趣班。不得不提她多年來一直自我增值,曾參加過無數的興趣班﹕英語、烹飪、手語、書法、電腦、手提電話應用,幾年前還報讀了公開大學的中醫課程。
若認識媽媽的人相信都知道她很樂天,很喜歡笑,也喜歡放聲大笑。無論去到哪裡,都可以認識到一些新朋友,為大家帶來歡樂。她喜歡到酒樓飲茶,跟陌生茶客也可以聊個不停。她亦愛旅遊,泰國、台灣、日本、大陸很多地方都有她的足跡。
媽媽身體一直很健康,只是近兩年才開始間中有腳痛的問題,由媽媽身體不適入院到離世只是短短三個星期。對我們來說是有點突然,亦因為疫情關係,未能及時與她好好道別,但感恩媽媽總算沒經歷大病煎熬就輕鬆地回天家了,享年84歲。
日期: 二零二一年二月五日(星期五)
時間: 上午十時三十分
地點: 聖公會聖安德烈堂
White Lily is passionate about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families and friends to honour their loved ones while receiving comfort and healing.
愛百合熱衷於令每一個安息禮,除為主家及其親屬帶來慰藉,更讓逝者得到尊嚴。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us at
www.whitelily.com.hk